在寻找靠谱的留学机构时,不知有没有同学做过这样的事:挨个向机构顾问老师要一篇他们的文书(PS)案例,然后进行对比,试图找出写得最好的进行决策。
往往在咨询的过程中,面对这类问题,我都无言以对,只能无可奈何地挑选一篇抹除客户信息的文书传过去。
不给吧,显得自己实力有限,有藏拙嫌疑;
给吧,也没太大的实际意义且要花很多时间解释为什么没有意义;
这就关系到我们如何定义“一篇好的PS”。
行文结构?华丽辞藻?英文地道?
直白地讲,这些都是必要条件,非充要~
众所周知,一篇好的PS必然是针对申请人量身定做的。
人分龙凤,描绘出来能是一个样么?
暂且还不论而今的你,可能还是只待跃龙门的锦鲤。
大多数所谓的文书水平对比,都是从行文结构和辞藻上出发,没别的原因,从小的作文比赛评委不都这么打分的么?
行文结构上的缺陷是最显而易见的,例如流水账式叙事:Firstly,secondly,thirdly...
同样的句式反复用,每一句开头基本都是I have/I am/I did...
或者开篇便是“万年梗”,机械专业的从小喜欢拆玩具再组装,学医的幼儿园便目睹了隔壁邻居重症驾鹤西去,搞物理化学的就像个十万个为什么发问机。
然而辞藻方面,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。
举个例子,同样一句话,一篇文书里写到:
换在另一篇文书里可能就是:
你是不是觉得第二种表达比第一种高级很多?
如果这是国内的作文比赛,第二种表达完胜,但放在PS里,我们需要额外考虑2点:
(1)东西方文化差异;
(2)这是一份申请材料,不是作文比赛;
现实的招生材料审核,形容招生官阅读申请人的文书材料用的都是“Scan”这个词,如果他扫一眼过去仍然一脸懵逼,不明所以,相信我,他反复揣摩你的文书的概率基本是
英语本身就是偏直白的语言,“有个穿着白色T恤的男孩站在桥上对我微笑眨眼”这句话,在文书材料里,还不如写成“He's flirting.”来得一目了然。
当然,适当的辞藻也是可以的,只是硬要将“current situation”替换为“status quo”来显示自己的英文功底,就没太大必要了。
所以呢,当你拿着两个背景完全不一样的申请人的文书稿纸,如果不是其中一份特别糟糕的话(例如语法错误和糟糕的行文),对比将变得毫无意义。
一个人申请斯坦福,一个人申请堪萨斯州立,两份材料即便出自同一文书老师之手,你说能一样么?
Balabala了那么多,那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PS?
我们引入一个经典案例,申请截止日前5天收到文书原稿如下(部分截图):
乍眼看去似乎没有太大问题,该说的基本都说了,但个人亮点以及Motivation却淹没在了字里行间,翻开简历更是大惊失色,这篇PS几乎就是把简历里的信息展开叙述了一遍。
怎么改?要改基本相当于重写,反复头脑风暴+架构搭建+行文合在一起不足96小时,DDL迫在眉睫!过程是这样的:
黑色字体是原稿保留部分,全文仅保留了原稿76个单词,剩下的殚精竭力重写一遍,出来的终稿:
废寝忘食96小时,临门一脚,把TA踹进了斯坦福的大门~
看了上文案例和一大堆资料还是一脸懵?看来专业的问题还需要专业的人来解答。
这次我们搬出了上策核心技术骨干,毫不谦虚地讲可以评入“大陆百强文书老师”,客户好评120%的铂金级文书顾问——廖老师,来为大家讲讲PS写作的致胜法宝。
讲座末,大家不仅可以自由提问获得廖老师一一解答,更有丰厚礼品的抽奖活动!
【一等奖】
全套文书(1PS+1CV+3RL)免费润色修改/1名,价值1200元
【二等奖】
单篇PS免费润色修改/1名,价值600元
【三等奖】
京东E电子购物卡2张/1名,价值200元
本内容由上策留学发布,更多美国留学相关资讯敬请关注www.shangceliuxue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