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论是否接触过美国教育,似乎在国内大众的脑海里都有一些模糊的概念:
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强悍,小初高的学习内容比美国难多了;
国内本科严进宽出,国外宽进严出;
他们心算能力极差,23-11=?这种题目必须得按计算器;
我们本科及以上的教育不如美国…
这些概念不能说有错,但需要放在具体的社会、历史环境下去考虑,否则意义不大。
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这个观点大家应该都不会反对,教育是科研的根基,但教育在推动技术进步,经济增长上却具有非常严重的滞后性。
例如现在科研的核心领军人物,大概都是上个世纪60-70年代的一辈,那个时候中国正在进行文革,而美国正在冷战中拼命筹划阿波罗登月。
如果你稍微读过二战史,就知道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,这些钱很有一部分都堆到其国内的教育经费上去了。一个很好的例子,二战期间支离破碎的欧洲,有很大一批逆天级的科学家迁往了美国,比如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。
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,移居美国后一直在普林斯顿任职
同时在战争的逼迫下,拼命选拔最牛X的理工科人才开发技术应用于军事方面(后来民用了)。
在这里,并非想陈述历史,而是很少人了解,这批欧洲科学家及国内选拔出来的人才,在美国的待遇,可真是不一般。
在美的留学生如果和教授关系非常要好的话,可以问问他们当年本科/研究生/博士期间的经费能让他们过怎样的生活(注意考虑通胀),跟今天相比绝对是天壤之别。
说一下不差钱到什么程度,认识的某一位教授,1973年在芝加哥大学念完数学方向的博士,阴差阳错跟着学校的一位老师做环境方面的研究,主要负责数学建模部分,后来慢慢就呆在这个领域了,到如今做的东西相当权威,政府每年给数百万的funding,然而他们实验室根本花不完…
怎么办?那就给博后开一年接近9万刀的薪资,把实验室里面所有比较零碎繁琐的活全部包给系里的研究生去做,核心团队专心搞研究。
团队里面有几个人有些跨专业(多是数学方向的博),环境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欠缺,那就先别慌着发文章,先去补两年基础知识,工资照发。不缺这点钱和时间,别因为这个把我的项目搞砸了才是。
团队成员可以每天睡懒觉,可以提前下班,可以申请2个月不来,但是交待下去的项目和内容,都得一丝不苟地完成,决不能落下。
这差不多是典型的上世纪60-70年代的教授的风格,尤其是那些不差钱的名校。
如今2020年了,10年过去了,也不知道他退休后,面对如今快“民工化”的研究/博士生,实验室是否还如之前一样?
私立学校,在美国一直都比较出众
恰恰是在苏联解体,冷战结束后,美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就大不如以前了,私立学校其实还是很强,但大多数公立学校,基本跟放羊一般。把如今的他们放到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去,和让他们来参加当今中国的高考,估计区别不大—都不会做。
对外来人才的吸纳,美国也大不如从前,也许是因为二战以后国家意识更进一步巩固,对于欧洲的人才,实在无法做到当初的拿来就用,更别提亚洲的了。涉及军工、国家机密的,更是反复排查背景,点名要持有绿卡,甚至查3代以内是否有外国亲属。这就造成了美国如今非常缺本土人才 (尤其本土的PhD),而且一些专业上缺口相当大,不过这和我们留学生似乎关系不大。
纵观美国从小学到博士的教育,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发生的最大变化,还是集中体现在了“资本主义”制度上,富人区和中产区的教育资源(高中)实则比国内还要略强,感兴趣的可以翻看下AP的考试书籍。
为什么会这样?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学校老师工资高,能招来很厉害的人。
所以你看美国的名校多为私立学校,而每年的学校接受捐款的排名,和该校的综合排名,几乎是高度正相关的。
这样的认知虽然比较粗俗片面,但离真相却也不远了~
名校留学咨询
请添加蒲老师微信,备注【留学咨询】
本内容由上策留学发布,更多美国留学相关资讯敬请关注www.shangceliuxue.com。